CONTENT DETAILS

内容详情

双碳目标提出一周年,中外人士点赞中国行动

发布时间:2021-09-27 23:01   

2021年9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联合举办“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回顾和展望中国“双碳”之路。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与直播研讨。

 

勇担责任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任务极其艰巨。美国于2007年提出该目标,力争于2050年实现,期间间隔43年;欧盟的间隔为71年;而中国只有30年。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意味着中国的减排力度要更大,时间更紧张。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全球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在视频中表示,全球变暖问题影响全球人民。在此背景下,中国作出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加强碳中和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表示,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将继续朝着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目标努力。同时,中国在各方国际会谈上频频发起一系列绿色行动倡议,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开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的有力抓手。

 

积极行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实国情决定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自然达峰和减排模式,必须要探索一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路子。

 

“一年来,中国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站落地,国内首个‘碳达峰’示范园区正式启动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同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评价范围,各类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相继出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视频中说。

 

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

 

美国亚洲协会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通过视频发言肯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气候危机问题上所采取的坚定态度和实际行动。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气候危机离不开中国,中国对全球气候行动的贡献是新时代中国发挥全球领导力的重要机会。对于这件有利于全人类的大事,相信中国会尽最大努力。

 

“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了极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行动力,体现了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对落实‘双碳’目标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各省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地方“双碳”目标规划。社会各界纷纷主动研究绿色转型与脱碳降碳技术,金融系统也积极探索以绿色投融资服务社会经济低碳转型的路径。

 

“为应对气候变化,欧洲落实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金融工具,虽然各国方法有所不同,但是欧美同样需要了解和借鉴中国这些年来的减碳经验。”在图尔克看来,向碳中和迈进的过程不仅涉及新技术,还涉及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仅靠竞争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图尔克说,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开展“安全空间磋商”。这种磋商不仅应在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内部或之间进行,也应在国家内部和国际上进行,而且要尽可能地摆脱政治压力和政治竞争。

 

就如何走好未来绿色发展之路,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在提高本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二是探索可持续的、符合碳中和长远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与服务模式,要根据具体的产业特征将金融产品细分,不断推动绿色融资多元化;三是在推动能源与工业低碳进程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潜在领域的减排工作,推动互联网行业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尽早制定减排策略,引领国际领先发展趋势,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四是将绿色低碳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引入更多的绿色低碳相关指标以评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将绿色产业发展增加值、绿色金融业务占比、碳排放强度等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指标,创造经济与绿色的良性循环。


      2021年9月22日-24日,凤凰卫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2021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主题为“全球碳中和与中国担当”。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则表示,“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应借鉴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需同舟共济,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面对危机,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共同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徳指出,中国的表态和中国的承诺是完全一致的,这些目标已经和中国十四五计划密切结合在一起。中国展现的强大政治意愿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带来新的启发。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面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中国借鉴了欧盟的某些做法,要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腾出排放空间给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使约翰·默顿指出,中国企业已成为“奔向零碳”联盟的重要成员,但是要实现气候行动目标,全球经济经济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应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奔向零碳”联盟,为格拉斯哥谈判及全球经济助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涂瑞和认为,联合国机构报告的全球环境治理的气候危机、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污染和废物这三大危机,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统筹、协同、推进三大危机的应对。他还指出解决的关键在于转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改变以往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欧盟驻华代表团处长兼气候行动和环境参赞帅俊伟指出,欧盟的经济增长已和碳排放脱钩。他还认为中国也需要做出包括政策和政治意愿方面在内的选择,这样才能把这些政策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为峰会致贺辞。他就如何在近期内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提出三点:第一,政府和商界领袖需要制定大胆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第二,必须促进从煤炭和天然气到清洁能源的公平转型。第三,必须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快速平等的财政支持,以便其能够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